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中,内置的杀毒程序(Windows Defender)虽然提供了基础防护功能,但在某些场景下(如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运行特定程序或游戏)可能需要临时或永久关闭该功能。然而,直接关闭系统防护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需谨慎操作。以下从八个维度分析关闭Win10杀毒的具体方法、风险及替代方案,并通过对比表格呈现不同操作的特点。

如	何关闭win10的杀毒


一、通过系统设置关闭实时防护

操作路径与步骤

1. 进入「设置」→「更新与安全」→「Windows安全」→「病毒和威胁防护」。 2. 在「当前状态」中点击「管理设置」,关闭「实时保护」开关。 3. 可选择性关闭「云提供的保护」或「自动提交样本」。

此方法适合临时禁用防护,例如安装被误报的软件。关闭后系统托盘会出现红色警示图标,需手动重新开启。


二、通过组策略彻底关闭防护

适用条件与操作限制

  • 仅适用于Win10专业版/企业版,家庭版无组策略功能。
  • 按下Win+R输入gpedit.msc,依次展开「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Microsoft Defender Antivirus」。
  • 双击「关闭Microsoft Defender Antivirus」并选择「已启用」。

此方法可完全禁用Defender,但需注意策略生效后需重启系统,且可能影响Windows安全中心的状态监控。


三、修改注册表实现深度关闭

关键项与风险提示

操作类型 具体路径 作用范围
关闭行为监控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DefenderSpynet 禁用网络数据提交
禁用防病毒引擎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 Defender 彻底关闭核心防护功能

修改注册表需谨慎,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系统异常。建议提前备份注册表,且部分键值可能因系统更新重置。


四、通过服务管理器停止相关进程

服务名称与影响分析

服务名称 依赖关系 停止后的影响
WinDefend 无依赖项 直接禁用Defender核心功能
Security Center 关联系统安全通知 关闭后无法接收安全警报

在服务管理器(services.msc)中右键选择「停止」或「禁用」,但部分服务可能被系统自动重启,需配合组策略或注册表彻底关闭。


五、第三方工具强制关闭

工具选择与兼容性

工具类型 代表软件 风险等级
防护冲突类 火绒、360安全卫士 高(可能引发权限争夺)
系统优化类 CCleaner、Dism++ 中(需精准操作组件)
脚本工具类 PowerShell脚本 低(依赖命令准确性)

使用第三方工具需注意兼容性,例如部分软件会直接替换Defender驱动,导致系统防护真空期。


六、命令行批量操作

常用命令与执行效果

  • net stop WinDefend:临时停止服务,重启后恢复。
  • sc config WinDefend start= disabled:永久禁用服务,需管理员权限。
  •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Defender" /v DisableAntiSpyware /t REG_DWORD /d 1 /f:通过注册表命令行禁用。

命令行操作效率高,但需精确输入参数,否则可能误改其他系统设置。


七、安全模式下彻底清除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1. 重启时按F8进入安全模式。 2. 通过控制面板卸载「Windows Defender」相关组件。 3. 删除残留文件夹(C:ProgramDataMicrosoftWindows Defender)。

此方法适合彻底移除Defender,但可能导致系统安全中心报错,需配合其他防护软件使用。


八、账户权限控制绕过检测

权限分级与限制场景

账户类型 操作权限 绕过效果
标准用户 无法修改系统设置 需管理员授权
管理员账户 全权限操作 可直接关闭防护
Guest账户 受限访问 无法操作Defender

通过创建二级管理员账户可规避主账户的UAC(用户账户控制)限制,但需注意权限滥用风险。


深度对比分析表

对比维度 系统设置 组策略 注册表修改
操作难度 低(一步完成) 中(需熟悉策略路径) 高(需精准定位键值)
恢复方式 一键重启 反向启用策略 手动还原键值
适用版本 全版本 专业版/企业版 全版本
风险等级 低(可逆操作) 中(影响全局策略) 高(易破坏系统)

总结与建议

关闭Win10杀毒功能需权衡安全性与需求优先级。建议优先通过系统设置临时禁用,避免长期关闭导致系统暴露于风险中。若需彻底关闭,应配合第三方防护软件(如火绒、卡巴斯基)填补安全空白。对于技术用户,组策略与注册表结合操作能实现精细化控制,但需定期备份系统以防意外。最终,安全防护的核心在于平衡功能禁用与风险管控,而非单纯追求关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