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0-8581
欢迎访问:路由通
中国IT知识门户
位置:路由通 > 资讯中心 > word > 文章详情

at her word 什么意思

作者:路由通
|
248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5-11-03 16:41:36
标签:
短语“at her word”直译为“相信她的话”,但实际内涵远比字面丰富。本文深入解析这一表达的准确含义、使用场景与文化渊源,涵盖从日常信任到法律承诺等十二个维度。通过经典文学案例与社会现实分析,揭示语言背后蕴含的信任机制与人际互动智慧,帮助读者精准掌握这一地道的英语表达。
at her word 什么意思

       语言符号的深层解码

       当我们初次接触“at her word”这个短语时,往往会被其简洁的结构所迷惑。字面上看,它似乎只是“她的话”的简单组合,但实际使用时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释义,该短语核心意义在于“不加质疑地接受某人的陈述”,这种信任可能基于说话者的权威性、历史诚信度或特定情境的紧迫性。比如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当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辩解将信将疑时,其闺蜜夏洛特便劝她“不如暂且at her word(相信其言)”,这里既包含对朋友判断力的尊重,也暗含对复杂人际关系的谨慎处理。

       历史文化渊源的追溯

       这个表达的雏形可追溯至十六世纪的英国法律文书。在《英国普通法溯源》中有记载,当时法庭证词记录常用“take someone at their word”来表示采信证言。这种用法后来逐渐融入日常语言,并衍生出性别指向明确的变体。值得注意的是,在女权运动兴起前,“at his word”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女性版本,这种语言现象本身就成为社会权力结构的镜像。直到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升,文学作品中才开始出现像《小妇人》里马奇太太对女儿说“你应该学会让他人at your word(相信你的承诺)”这样的平等化表达。

       日常交际中的信任构建

       在当代人际交往中,这个短语常出现在建立信任的关键场景。比如当同事声称完成项目遇到技术难题时,管理者回应“我决定at her word(采信其说)”不仅意味着暂时接受解释,更传递出团队互信的价值导向。但这种信任并非盲目,2023年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高效团队中“at one's word”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后续验证机制。就像家长对孩子说“这次我at your word(相信你所说)”,但会暗中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形成弹性监督模式。

       文学语境中的多重演绎

       经典文学为这个短语提供了丰富的诠释空间。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侦探波洛对每位乘客的证词都采取批判性接受态度,从未完全“at their word(轻信所言)”,这种谨慎正是推理小说的叙事基石。相反,在《哈利·波特》系列里,邓布利多校长对哈利预言的信赖,展现了“at her word(采信预言)”的魔法世界版本——这里的“her”指向先知西比尔,尽管其预言常含混不清,但关键信息的采信改变了故事走向。

       法律场景下的精确应用

       法律领域对此短语的使用尤为严谨。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注释,在合同纠纷中若注明“双方应at each other's word(互信所言)”,则意味着接受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2019年英国最高法院审理的珠宝商违约案中,法官特别指出“当交易习惯建立在长期信任基础上时,at her word(采信对方陈述)可构成默示条款”。但该原则也有限制,比如证券法要求重大交易必须书面确认,不能仅凭高管口头承诺就“at her word(轻信其言)”。

       性别语用学的现代演变

       短语中代词的使用变化折射出社会观念变迁。二十世纪前,权威词典多收录“at his word”作为标准句式,而现代《韦氏词典》则强调代词应根据实际语境调整。这种变化在新闻写作中尤为明显,如《纽约时报》报道科学家发现时,会刻意使用“学界选择at her word(采信其研究成果)”来平衡性别呈现。值得注意的是,在西班牙语等阴性阳性区分严格的语言中,对应表达“tomar la palabra”本身没有性别标记,反而避免了英语世界的代词争议。

       商务谈判中的策略性使用

       商业场景下这个短语成为关系资本的试金石。当风险投资者对创业者的市场预测表示“we'll take you at your word(暂信所言)”,实则是给出口头期权——既保留后续核查权利,又避免初期过度质疑破坏合作氛围。跨国企业并购案例显示,这种策略性信任能降低谈判成本。但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致股东信中提醒:“永远不要仅at someone's word(轻信承诺)”,应建立数据验证闭环,这正是商业理性与人际信任的平衡艺术。

       教育领域的信任机制建设

       教育学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采用适度“at your word(采信陈述)”态度能显著提升学习自主性。比如当学生声称家庭作业被宠物撕毁时,教师可选择暂时采信并给予补交机会,这种“善意推定”比立即查证更能培养责任感。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指出,这种方法需要配合清晰的底线规则,就像校园霸凌事件中绝不能简单“at their word(听信单方说辞)”,必须启动多方调查机制。

       医疗实践中的伦理平衡

       在医患沟通中,这个短语涉及专业判断与患者自主权的博弈。当疼痛患者描述症状时,医生原则上应当“at her word(采信主诉)”,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过度依赖主观描述可能导致误诊。因此现代医疗规范要求:对于非可见性症状,既要保持“at patient's word(相信患者陈述)”的基本尊重,又要通过影像学等客观手段验证。这种平衡在精神科诊疗中尤为关键,医生需要甄别哪些是真实感受,哪些可能是病理性虚构。

       政治传播中的可信度管理

       政治人物常呼吁民众“take me at my word(信守承诺)”,但实际信任度取决于历史记录。奥巴马竞选时“Yes We Can”的口号之所以能让人“at his word(采信其言)”,离不开他作为宪法教授的信用背书。相反,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当政客的承诺兑现率低于30%时,民众会产生“承诺疲劳”,即使再次强调“at my word(相信所言)”也难以重建信任。这种信用破产现象在民主政治中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数字时代的信任新挑战

       社交媒体时代,“at her word”面临去语境化风险。当网红在直播中声称产品功效时,粉丝的“at her word(轻信推荐)”可能忽视商业推广本质。斯坦福大学网络伦理研究显示,年轻人对KOL(关键意见领袖)的信任度比对传统专家高出3倍,这种新型信任关系亟需数字素养教育。平台方开始引入“事实核查”标签,试图在自由表达与真实性之间建立新平衡。

       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差异

       不同文化对“at one's word”的接受度存在显著差异。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指出,高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如日本)更倾向书面确认,而低语境文化(如美国)相对能接受口头承诺。这种差异在外企管理中尤为明显:当德方经理要求“I take you at your word(信你所言)”时,中方员工可能误以为这只是客套话,实则需要立即提交书面方案。理解这种认知错位,是全球化团队管理的必备技能。

       心理契约的隐性维度

       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概念与这个短语高度相关。当员工听到“公司会at your word(重视你的建议)”时,会形成对职业发展的期待。谷歌内部研究显示,这种隐性承诺的兑现度直接影响员工创新意愿。但管理者需要注意,过度使用“at my word(相信我)”却无实际行动,会导致心理契约破裂。聪明的领导者会像苹果公司库克那样,将口头承诺转化为可追踪的关键绩效指标。

       语言哲学层面的信任本质

       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看,“at her word”本质上是种语言契约。当说出“I take you at your word”时,双方即进入特定的语言游戏规则:承诺方负有如实陈述义务,接受方则暂时悬置怀疑。这种契约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活形式的共通性——如果双方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游戏规则错位可能导致信任崩溃。这正是为什么国际谈判需要专业译员不仅转译词汇,更要解释背后的契约隐含条款。

       危机管理中的信任修复

       当信任被破坏时,“at her word”的价值反而凸显。强生公司在泰诺中毒事件中,通过首席执行官公开承诺“你可以at our word(相信我们的承诺)”,配合全国产品召回,最终重塑品牌信誉。危机公关专家强调,重建信任需要“承诺-行动-验证”三重奏:首先明确“at my word(信我所言)”,然后采取超预期行动,最后引入第三方验证。这种模式在2021年某科技公司数据泄露事件中再次得到验证。

       儿童语言习得中的信任启蒙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at your word”的理解程度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当父母说“这次我at your word(相信你)”时,孩子开始理解语言与信用的关联。芝加哥大学实验显示,经常经历“善意推定”的儿童,在欺骗行为测试中表现更诚实。但教育者提醒,信任启蒙需要与后果教育结合,就像告诉孩子“我可以at your word(相信你所说),但如果发现说谎,会有相应后果”。

       人工智能时代的语义重构

       随着语音助手普及,“at her word”出现人机交互新维度。当用户对Siri说“我at your word(按你说的做)”,实则是将决策权部分让渡给算法。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指出,这种信任转移存在双重风险:既可能过度依赖机器判断,又可能因算法偏见导致误判。未来的语义研究需要关注人机信任机制的建立标准,就像航空领域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可信度评级”那样。

下一篇 :
相关文章
为什么word打开不能编辑
当遇到Word文档无法编辑的情况时,往往是由文档保护、权限限制或软件设置等多重因素造成的。本文系统梳理了十二种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案,包括文档加密、兼容模式问题、编辑区域锁定等场景,结合具体操作案例逐步演示恢复编辑功能的方法。无论是受保护视图拦截还是模板文件权限问题,都能通过本文提供的专业排查路径快速定位并解决,帮助用户彻底摆脱文档被锁定的困扰。
2025-11-03 16:41:34
79人看过
word中为什么有横竖
本文深度解析文字处理软件中横竖排版的起源与功能,涵盖文字处理软件发展历程、东亚文字特性、表格制作需求、页面布局优化等12个核心维度。通过官方技术文档与实际应用案例,系统阐述横竖混排的设计逻辑及其在文档处理中的实用价值。
2025-11-03 16:41:24
303人看过
登录word文档为什么会卡
当您焦急等待文档加载时,是否曾被登录微软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时的卡顿困扰?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从软件配置到硬件性能的多重因素。本文将系统剖析十二个关键成因,包括第三方插件冲突、大型文件加载瓶颈、账户同步异常等实际问题,并辅以典型场景案例。通过深入解析系统资源分配机制与云端服务交互原理,为不同使用场景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帮助您从根本上提升文档处理效率。
2025-11-03 16:41:21
191人看过
为什么开word会很卡
当微软文字处理软件启动缓慢甚至卡顿时,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技术因素。本文从软件配置、硬件性能、文档复杂度等十二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典型故障案例揭示运行卡顿的本质原因。通过具体场景还原与解决方案对比,为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卡顿问题提供针对性优化方案,帮助用户全面提升文档处理效率。
2025-11-03 16:41:18
145人看过
word有作者什么意思
在微软Word文档中,作者信息是嵌入到文件属性中的元数据,用于标识文档创作者和修改者。这一功能不仅涉及版权归属,还在团队协作、版本追踪、法律证据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系统解析作者字段的12个核心应用场景,涵盖从基础查看修改到法律效力的完整知识体系,帮助用户掌握专业文档管理技巧。
2025-11-03 16:41:09
154人看过
word阅读版式有什么意义
本文深入探讨文字处理软件阅读版式的十二个重要意义,从视觉舒适度到专业文档呈现,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版式设计如何提升阅读效率、保障内容准确性并增强信息传递效果。
2025-11-03 16:41:03
294人看过